点击查看:演出信息
作为“福建音乐周”另一出重头戏,国家大剧院《交响之春》暨福建作品交响音乐会14日晚在北京隆重举行。
如果说前两天在这里上演的歌剧《土楼》是对闽西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那么本场音乐会则为首都文艺界展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福建文化元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福建音乐创作的水平及成就。
郭祖荣、葛礼道、林荣元、章绍同、刘湲、吴少雄、张树平……这一串名字,代表着福建音乐创作人植根八闽、辛勤耕耘的坚守。当晚,七位福建音乐家悉数来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近千名听众一起感受福建原创交响乐的脉搏。
音乐会特邀中央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余峰执棒,由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开场曲、葛礼道的舞蹈管弦乐《猎归》就用生机勃勃的旋律,将听众带到了绿色福建的春天里。
省歌舞剧院院长张树平的管弦乐《与妻书》,根据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福州青年林觉民起义前向妻子陈意映诀别的家书创作而成。乐曲采用福州民间小调为素材,表达了烈士对家人的难舍之情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细腻委婉的旋律让听者动容。
交响音诗《雪山飞狐》由原省音协副主席林荣元创作,堪称著名作家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的“交响版”。音乐会上演奏了作品第二乐章中女主角“袁紫衣”的主题音乐。无论听众是否熟悉小说内容,都可以在乐队的演奏中感受故事阴郁的气氛和主人公神秘莫测的风采。
两岸题材一直是我省文艺创作的富矿。省艺术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吴少雄创作的交响音诗《我的海峡》就是一部关乎“血脉”的作品,曾获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二等奖。音乐会带来了第九节“海峡之脉”,讲述了亲情与眷恋,合着呼唤与梦想,听众仿佛感受到台海两岸对于团圆不息的涌动与渴望。
钢琴协奏曲《鼓浪屿狂想曲》同样充满了海的气息。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影视音乐作曲家章绍同为听众描绘了这座蜚声世界的小岛的神韵。青年钢琴家孙颖迪的演奏,使钢琴和弦乐形成了美妙的“对话”,既有深情的歌唱,又有旺盛的激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钢琴之岛”独有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怀。
《第八交响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郭祖荣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非叙事性作品里,“秋天”的意境成为作曲家创作灵感的来源。作品既有秋高气爽的丰收喜悦,也有人到中年对于生活的惆怅思索,带着作曲家身为长者的思考,引出“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紧相连的主题。
音乐会最后在著名交响乐《土楼回响》第四乐章“硕斧开天”的大气磅礴中进入高潮。这部作品原本是作曲家刘湲应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之邀、为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谱写的。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在闽西山区的生活回忆为起点,构筑了这部厚重宏大的作品。自2000年11月首演以来,《土楼回响》已正式演出50余场,出访美、加、法、德、日等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成为中国交响乐新作中演奏最多的作品,在海内外反响强烈,并入选20世纪华人经典。再一次在国家大剧院奏响,它不负福建文化“烫金名片”的威名,令首都观众倾倒。
音乐会结束后,很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场。北京观众张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他对福建作曲家并不熟悉,但能从这七首曲子中隐约感受到诸如土楼、武夷山水、厦门鼓浪屿等福建知名风光的轮廓。“上回去福建没有来得及去土楼,争取下次成行。”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