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到过年,就能听到许多人讲“年味越来越淡了”。
到底什么是“年味”?
在相关的议论中,它似乎总是与怀旧的情绪缠绕在一起,指向那些被归为“传统”的年俗,诸如祭灶、扫房、穿新衣、放鞭炮、拜财神……当这些仪式不再那么隆重和认真地进行,“年味”就显得淡了。
但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离乡在外工作和生活的游子以亿计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置办年货变得简单,但那张回乡的车票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临近春节,城市的空气里同样充盈着一种兴奋、期待、忙乱、躁动的气息。地铁上随处可见提着行李箱的年轻人;街边的一个个小店贴出“春节放假”的通知;各家各户、各个单位在门窗上贴好了一张张福字、吊钱、春联,上面写着各类祝福文字;同事、朋友一起参与手机APP中集福瓜分大礼的活动。
这些不都是“年味”吗? 如今,我们不再遵从“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的传统年俗,但这不代表年味变淡了,因为许多上班族要到除夕才能正式迎来假期,甚至一些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的人没有春节假期。
这几天,小编询问了很多来自不同城市的小伙伴,通过他们对各自家乡的回忆,拼合成了一份“年俗图卷”,搭配十多幅年俗漫画——寻找我们记忆中的年味。
小编:说起春节的年味,你最先想到什么?
@美兮:在唐山,每年春节家乡人都会汇聚到中心广场扭秧歌,表达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心情,然后吃上一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酸酸甜甜,新的一年,有滋有味!
置办年货
@艺辰:北京的除夕,人们四出拜访亲友,叩拜尊长,谓之“辞岁”。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正月初一,互相拜访,叫做“贺新岁”。
贴窗花
@永嘉:上海有一样独特的小吃,叫焋(zhuàng)糕,是最地道的“年味”,能唤起很多上海人少儿时的记忆。除夕吃年夜饭有许多讲究,对上海人来说,餐桌上肉圆、蛋饺是必不可少的。
上坟请祖
@小鹏:在西安,最早人们过春节的时候,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有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亲朋好友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当天必须要饱食,称为“填五穷”。春节还要吃“五豆”,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江豆等熬制而成,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
过除夕
@小编:天津的春节习俗融合了中国南北方的新春习俗特点,我们的年味儿最主要体现在“阖家欢乐”上。大年三十,全家人要“守岁”,当天夜里,各家各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吃团圆饭。在天津的年俗里,这一夜禁止扫地、倒水、用剪刀,说不吉利的话。
拜年
@易宇:在云南,贴对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比较特殊的是“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在院里院外为万物张贴。边贴边唱,所以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歌联贴到什么上面,就以什么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
拜访亲朋
@筱君:在南京,“家家走桥,人人看灯”是过年的一大习俗。走桥,自明代以来演化为“上城头”。每年正月十六,男女老少都爬城头,对老年人来说象征着祛百病,对年轻人来说意味着“步步高升”。看灯,就不言而喻啦。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盏灯,等于没过好年”。
拜访老丈人
@北悸:在重庆过春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本地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从腊月开始,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过春节千万别留在重庆,没有一个巨大的胃,怕是要辜负了你的口水。因为,美食实在是太多啦。
恭迎灶神
@金刚:在温州,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捣年糕,以糯米为原材料放在特制的石臼中一下一下地捣,再放进不同形状的模子中压出各种吉祥的图案,软糯香甜,幸福绵延!
接财神
@会峰:从初一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黄县、蓬莱一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保留着传统的山东,年味十足!
沥酒拜街中(送穷气)
@明哲:浙江人春节这天,早上吃汤团,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不扫地、不乞火、不杀牲、不动刀剪、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
摊煎饼 吃七宝羹
@李文:逛花市,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
放生祈福
@任笙:在大连,年夜饭少不了饺子和年糕。每家每户的门上贴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还有每年正月十三,人们都会来到海边放灯祈福,因为大连盛产海鲜,为了祈求来年鱼虾满仓,全家平安!
举行庆典
@南桓:湖北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祭石头感恩
@杰雅:在湖南,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装,手里操一支满面春风梭镖,独自躲进大门角落里,两眼窥伺寨外,以防野兽和外族来犯。要是朋友来了,主人高地跑出门外,将朋友拉进屋里,高低要吃一顿友好的团年饭,一道圈炉欢度除夕良宵。
祭奉紫姑
搭建灯棚
@娜娜:在新疆,不管走到哪家串门,桌上都会摆着大盘的馓子、馕、各种糕点、葡萄干、杏干和浓香的奶茶。少数民族家庭的主人都会用抓饭招待客人,在饭前准备一壶水,请客人洗手,饭后待主人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离席。
灶下点灯
祭拜临水娘娘
吃汤圆 赏花灯
还在意犹未尽吗? 如果你知道更多的年俗和老例儿 欢迎在后台留言与小编交流
过 年 好 每一条河流,每一座石桥 每一段乡音,每一页诗行 都是我们回家的路标 叩门的一刻,你知道 最美好的部分没有变,也不会变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当除夕的时针划过午夜 一年写下终章,一年展开新篇 新的生机,新的路途,新的希望 我们换上新衣,迎接更好的自己
跨越山海,万水千山走过 只为回家过年,看见家人的笑脸 用一顿饭的时间沉淀心绪 为小家加油,和大家齐心奋斗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2019,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 在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一年又一年的接力中 在一起,再出发!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恭祝大家 春节快乐,阖家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