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继推出两部瓦格纳歌剧大戏后,10月15日晚,以“乐享浪漫”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掀起又一轮高潮,随着宏伟如诗般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在中山音乐堂响起,一场勃拉姆斯音乐之旅正式起航。
10月15日至18日,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在中山音乐堂呈现为期四天的勃拉姆斯系列音乐会,芬兰著名指挥家萨拉斯特执棒,包括欧匹兹、齐默尔曼在内的多位世界顶级独奏大师联袂登台,共同打造规模空前的勃拉姆斯“4+4”计划。
台前西德广播交响乐团献演
勃拉姆斯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创作体裁丰富,从钢琴、小提琴、室内乐、歌曲到大型管弦乐、合唱作品,涉猎宽泛,作品众多,而他的4部交响曲、协奏曲作品广为流传,音乐风格凝练厚重、旋律绵长,广受乐迷喜爱。
此次音乐节邀请德国著名的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参演,令这场“勃拉姆斯4+4计划”含金量十足。据北京国际音乐节节目总监涂松介绍:“今年‘4+4’系列非常有意思,音乐节上演的德奥作品非常多,这是一种马拉松式的传递。我相信,在4天内演出一位作曲家的系列作品,在国外很少见,甚至在全球音乐节都是少见的,对于乐团也意义非常。
观众将从萨拉斯特与西德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清晰阅读半部德奥音乐史——《第一交响曲》与《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严谨哲理,《双重协奏曲》和《第三交响曲》中的森林幻境,《第二钢琴协奏曲》与《第二交响曲》中的田园牧歌,《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交响曲》中的复古情怀。”
萨拉斯特诠释纯正德奥风
据悉,西德广播交响乐团1947年创建,作为德国广播乐团系统中的佼佼者,乐团经由卡拉扬、埃里希·克莱伯、奥托·克伦姆佩勒等划时代大师点石成金,在多纳伊、伯尔蒂尼、比契科夫等多位指挥才俊的呵护下,成为与巴伐利亚、柏林、汉堡等并驾齐驱的一流德国广播乐团。由于深厚的音乐传统和演奏实力,乐团擅长诠释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浪漫派作品。
涂松介绍:“率团前来的乐团首席指挥、芬兰著名指挥大师朱卡-佩卡·萨拉斯特是国际乐坛中生代指挥家的杰出代表,多次率领乐团造访琉森音乐节、柏林音乐节等欧洲顶级音乐盛会,而他作为芬兰人,对德奥音乐的完美诠释已经跨越了地域与民族。”
四位独奏家轮番登场
在10月15日至18日,轮番登场的4位独奏家也堪称本次“勃拉姆斯4+4”计划中的亮点。其中15日、17日,德国著名钢琴大师格哈德·欧匹兹将与乐团合作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据介绍,欧匹兹曾师从20世纪传奇钢琴家威廉·肯普夫,并以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品的权威演绎闻名国际乐坛,曾先后与柏林、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几乎所有世界一流交响乐团进行合作,2000年大师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上曾与广州交响乐坛合作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
10月16日,音乐节的两位常客著名大提琴家王健、著名小提琴家徐惟聆将联袂献上作曲家最后一部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大提琴家王健在2001年曾与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此曲唱片,对这部作品十分有心得。
齐默尔曼献来华首秀
在勃拉姆斯系列的最后一晚,享誉世界的德国小提琴演奏大师弗兰克·彼德·齐默尔曼将首度登上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现年50岁的齐默尔曼被公认是当今国际乐坛最杰出小提琴家之一,雄居当今弓弦界执牛耳者地位,备受乐迷和后辈演奏家的追捧。届时,齐默尔曼将演绎勃拉姆斯毕生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介绍:“我和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第一次合作是在德国与勃兰登堡爱乐,那年我26岁、他25岁;第二次合作时我46岁、他45岁,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我们如此熟悉,但因为时间问题,他是第一次来北京国际音乐节。他是一个很低调的小提琴家,但在专业领域,大家都像看待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一样看待他。”
幕后
乐团团长齐格瓦特·布托夫
一次谈话促成演出
谈到这次在北京演奏勃拉姆斯的全套作品,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团长齐格瓦特·布托夫称:“2014年2月和余隆、涂松先生的第一次谈话,让我记忆犹新。北京国际音乐节当时提出上演一位作曲家的全套大型作品的想法,我非常认同。很快就确认了独奏大师,当晚通知欧匹兹等音乐大师。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并且这之前在欧洲也有了一些演出。在一个音乐节中上演一位作曲家的系列作品,对我们乐团来说,也是少见的。”
齐格瓦特称:“西德广播交响乐团1947年建立,和其他二战后建立的德国乐团一样,我们的主旨是演奏大量传统经典作品,例如莫扎特、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演奏年轻的委约作品,这两方面是并重的。我认为这很重要。”
乐团指挥朱卡-佩卡·萨拉斯特
德国乐手有共鸣
多次来北京的指挥萨拉斯特称:“我很荣幸来到北京。这是我第四次来北京,很高兴听到本次音乐节上演勃拉姆斯系列,演奏勃拉姆斯的作品是我们交响乐团的优势。对于勃拉姆斯,很多音乐家对他都有特殊感情。在与乐团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德国人与勃拉姆斯是关联紧密的,德国式的灵魂:对于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的思考与追求,乐手是很有共鸣的。”
萨拉斯特介绍:“在勃拉姆斯交响曲中,第二首交响曲是唯一一首乐观的作品。第一首交响曲带有很多贝多芬的痕迹;第三首交响曲是忧伤的f小调作品,虽然结尾以大调结束,但是作品整体是略显阴沉的;而第四首交响曲也以忧伤结尾。这是勃拉姆斯的风格,一种忧郁的,略显悲观的风格。”
要使乐团演奏出完美的勃拉姆斯,萨拉斯特称:“乐团必须准确理解并表达勃拉姆斯的风格,并且我要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我们要去设计旋律的线条、音色等等,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这次的演出也是一次磨合的经历,尤其是与这些大师合作,要让他们理解你对音乐的阐释,进入你对音乐的诠释,这样合作才会达到一个高度。所以我对于与4位大师合作,也十分期待。”
青年乐评人周皓
勃拉姆斯就得从头听
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粉丝兼乐评人,谈到连续4个晚上演奏勃拉姆斯的好处,周皓称:“勃拉姆斯的音乐如果是从中间随便一个位置开始听,往往会觉得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摸不着头脑,所以必须从头开始听。他的第四交响曲末乐章是一个帕萨卡里亚乐章,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也用了复调音乐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写法是很复古的。这4场音乐会的标题很贴切,因为勃拉姆斯的写法某些程度上讲是十分抽象的,很难从中间某一个点跟上音乐。他是将他所在的时代所能掌握的技法进行了一个再创作,产生了他自己独有的音乐结构和写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