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 周三 19:30
巴赫王朝 星辰闪耀—长笛与羽管键琴名曲音乐会
长笛:马勇
羽管键琴:江禹杉
维奥隆尼琴:冯洲
无极四重奏
第一小提琴:麦天龙
第二小提琴:余维
中提琴:白佳松
大提琴:牛子孺
曲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羽管键琴协奏曲BWV1052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D大调羽管键琴协奏曲 F.41
D大调长笛协奏曲 BR WFB C15
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A大调长笛协奏曲 H.439
票价:80/120/180/280/380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400-600-4100
马勇,长笛
Ma Yong, Flute
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研究生导师;青岛梅纽因音乐学校长笛教授;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央歌剧院客座首席长笛。2023年受邀担任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评委。
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王永新教授。1998年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是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长笛学生,师从著名长笛演奏家Carol Wincenc、纽约爱乐乐团首席长笛Robert Langevin,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本科与硕士学位。
曾获得一系列国际比赛的奖项:1999年,在库斯文斯基国际木管比赛中获得特别奖;随后在2000年华盛顿长笛比赛和2002年纽约长笛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02年,在纽约国际艺术家大赛中取得第一名,并在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2003年,在美国长笛联盟举办的全国长笛比赛中再次荣获第一名。 New York Concert Review在他的卡内基音乐会后发表了以下评论:“马勇,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长笛演奏家在竞争激烈的长笛演奏领域中已经取得令人赞叹的表现,其技能之纯熟无可挑剔,而且在对作品的诠释上,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马勇于2019年起,任职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在此之前曾担任中央歌剧院、深圳交响乐团、美国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长笛首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内外一流的音乐学院。2018起,受邀担任NYO CHINA(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长笛导师。
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巡回演出与大师班,受邀在台湾国际长笛艺术节﹑纽约联合国总部﹑哈萨克斯坦冼星海艺术节﹑意大利博洛尼亚艺术节等活动中举办独奏音乐会与大师班;曾与纽约爱乐乐团、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巴尔第摩交响乐团、马来西亚交响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受邀担任第三届尼科莱国际长笛比赛﹑2018年广州国际长笛比赛等国内外重大长笛比赛评委,2023年受邀担任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评委,也是该项赛事举办以来首位来自中国的长笛评委。2014年,作为唯一的长笛演奏家被授予“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称号;2018年在欧洲最具权威性的长笛杂志《Flöte Aktuell》期刊中,马勇作为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封面人物,积极的推动了中国长笛事业的发展。
江禹杉,羽管键琴
Jiang Yushan, Harpsichord
江禹杉,羽管键琴家、管风琴家。13岁与天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后赴欧洲,先后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德国Folkwang艺术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音乐学院深造,师从钢琴家Andrei Zhavaronkov、管风琴大师Alexei Parshin、羽管键琴家Christian Rieger、羽管键琴家与指挥家Christophe Rousset、管风琴师Andreas Jost、管风琴家Jean-Claude Zehnder。演奏足迹遍布莫斯科、科隆、巴黎、柏林、罗马、汉堡、德累斯顿、汉诺威等地音乐厅与教堂,登台德国鲁尔区音乐节、德国Holz a la cart艺术节。曾与羽管键琴家Christian Rieger、巴洛克长笛演奏家Michael-Schmidt Casdorff、巴洛克小提琴家Mayumi Hirasiki、巴洛克大提琴家Markus Möllenberg等合作。作为羽管键琴家,录制巴赫《赋格的艺术》《巴赫与北德学派》等作品。在苏黎世历时近三个月、超过29场音乐会,演奏巴赫与弗朗索瓦·库普兰的全部键盘作品。获德国科勒·奥斯巴尔音乐大赛中银奖,是首个在此大赛中获奖的华人羽管键琴家。作为管风琴演奏家,在苏黎世大教堂、圣约翰尼斯教堂等定期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受邀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阿尔滕堡城堡教堂、瑙姆堡圣文策尔教堂、吕讷堡的圣约翰尼斯教堂、德累斯顿宫廷主教座堂、法国波尔多圣十字教堂等举办音乐会。
冯洲,维奥尔琴
Feng Zhou, Viola da Gamba
冯洲出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学)、中央音乐学院(低音提琴、音乐学)、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古低音提琴、维奥尔琴)。曾在中国首演了兴德米特和古拜杜丽娜的低音提琴奏鸣曲。近年来致力于欧洲早期音乐的研习与推广。2012年在北京举行了维也纳低音提琴的中国首演;2015年在荷兰皇家音乐学院举办早期低音提琴和维奥尔琴的讲座演出;2016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参与策划了首届“维也纳低音提琴研讨会”;同年10月受邀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第八届“中音杯”低音提琴比赛评委,期间举行了国内首场古低音提琴专场演出,并举办了维也纳低音提琴讲座; 2017年起成为荷兰十八世纪管弦乐团扩充演奏员;同年受邀在荷兰举办的首届维也纳低音提琴比赛中担任评委;同时也是“台湾古乐团”和“上海恰空古乐团”的演奏员。
无极四重奏
Vivace Quartet
中国最年轻的职业弦乐四重奏,代表着当代最具实力与活力的新生力量。
-荣获第三届比利时伊萨依国际音乐比赛(Ysaÿe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室内乐组第二名(第一名空缺,刷新中国在该比赛室内乐中最好成绩)。
-入围第71届德国ARD国际音乐大赛,唯一中国组合入选。
-入围2022年英国威格莫音乐厅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原伦敦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2023年尼尔森国际音乐比赛(唯一亚洲入选)、2023年日本大阪国际室内乐比赛。
-与五支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弦乐四重奏之一与蜚声世界的茱莉亚弦乐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进行交流学习。
-唯一一组受邀四重奏参加第十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全程录制并播出。
-唯一一组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弦乐艺术人才培训项目的弦乐四重奏。
-唯一一组受邀四重奏出席天津音乐学院国际弦乐室内乐音乐周。
-代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出访演出,如:奥地利维也纳音乐表演艺术大学校长乌里克·祖茜教授(Ulrike Sych)来访欢迎音乐会;中国海峡两岸校际交流音乐会等。
无极四重奏成立于2015年,四位音乐家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技术精湛,配合默契。师从于国际著名的亚历山大弦乐四重奏(Alexander String Quartet)前第一小提琴、著名演奏家、世界级室内乐大师杨戈芳教授。
他们活跃在国内外各大音乐舞台上,在专场巡回演出中,许多城市的音乐厅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和琴声,如:中山音乐堂、上交音乐厅、上海保利大剧院、天津音乐厅、青岛大剧院、淄博大剧院、长沙音乐厅、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厦门沧江剧院、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丽水大剧院等等。他们以高水准的演奏、沉稳的台风、丰富的曲目,每每征服到场的听众,反响热烈。多次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等演奏家同台演出,在与不同艺术家们的合作中,获得极高评价。
在不断钻研古典室内乐的同时,他们也致力于尝试各种音乐风格,广泛涉猎多种音乐形式。他们连续多届参加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的演出,受邀跨界参加多档大型电视音乐节目的录制,并为知名新艺术音乐作曲家老锣(龚琳娜《忐忑》的作曲家)录制室内乐作品。
麦天龙, 小提琴
Mai Tianlong, Violin
出生于广西北海,曾师从广西艺术学院董学尧教授。200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童卫东教授和岳麟副教授。2012年获得香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三名,2013年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2016年获得美国bravo音乐节比赛第一名,并曾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二提琴首席。2017年以优异成绩保送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同时师从岳麟副教授以及杨戈芳教授,并获得国家奖学金。除了在小提琴独奏上的学习外,麦天龙热衷于室内乐演奏,参与组建了“Element”钢琴三重奏,于2017年在上海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比赛中获奖,2019年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中获得二等奖。2018年加入无极四重奏,跟随杨戈芳教授学习室内乐。并收到天津茱莉亚与加拿大Mcgill音乐学院的邀请,参加大师班及演出,曾在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青岛大剧院等地举办了音乐会。在2021年伊萨伊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第一名空缺)。
余维, 小提琴
Yu Wei, Violin
无极四重奏第二小提琴,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小提琴教师,中国宋庆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艺术中心小提琴教师。2006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并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一路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师从童卫东教授、杨戈芳教授、岳麟副教授。曾任本科学习期间曾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乐队首席,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乐队乐队副首席。
演出足迹遍布国内外各大舞台,曾作为小提琴独奏与宁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钢琴三重奏协奏曲。
白佳松,中提琴
Bai Jiasong, Viola
无极四重奏中提琴,第三届比利时伊萨依国际音乐比赛室内乐组最高奖项。200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1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中提琴专业,师从苏贞教授,在校期间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
牛子孺,大提琴
Niu Ziru, Cello
无极四重奏大提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俞明青教授。爱琴杯第八届暨第三届国际大提琴比赛专业青年组第一名及中国作品奖获得者。出色的演奏水平及优秀的综合能力,她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一路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并入选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BOB)人才计划,被公派至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现潘德列斯基音乐学院)交流学习。曾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乐团大提琴首席。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本科、硕士分别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演出足迹遍布各地,活跃在当今的音乐舞台上。曾作为大提琴独奏与宁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钢琴三重奏协奏曲;多次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合作演出;曾赴政协礼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在钻研古典乐演奏的同时,她也积极探索多种跨界合作。曾作为独奏大提琴参加歌唱家龚琳娜、歌手李健的巡回演出,为作曲家张广天、老锣录制室内乐作品。
我们为何要听小巴赫们?—巴赫王朝 群星闪耀时
文/江禹杉
今天,我们为何要小巴赫们的音乐?
难道仅仅为了“补全”音乐史,或在剧院节目单上加入冷门曲目掉换观众的胃口吗?
不,绝不仅仅如此!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最最闪耀的星辰,他们应在演奏者们的手中奏响,在听众的耳畔环绕。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这一点几乎没有人反对。几个世纪以来,他的巨大才华与影响力,使得诸多音乐家都黯然失色——尤其是许多与他共用同一个姓氏的家族成员:我们不应忘记,他的前辈、同辈、子辈,都出现过很多同样有才华的音乐家,尽管时至今日,他们大多名声不显。
如果说在约翰·塞巴斯蒂安之前的巴赫们为他的诞生与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底蕴与养分,那么他的儿子们无疑是引出后世维也纳学派重要基石的先锋。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F.巴赫)与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C.P.E.巴赫)等人,海顿与莫扎特的风格至少还会晚二十年才成熟,而十九世纪音乐将如何发展,则更难以预测了。
正是他们因为不断地、近乎偏执地想要摆脱父亲那巨人般身躯投下的阴影,才让他们推动音乐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改变与发展。他们没有重复老巴赫的音乐语言,然而这一点又是矛盾的:他们以自己的父亲为荣,依靠自己同样巨大的才华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同样地,也正因为自己的才华甚至丝毫不逊于父亲,只得另辟蹊径。
尽管他们生前在世俗意义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音乐世界中,却不得不竭尽全力走另外一条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道路。这种改革意愿未必发自内心,如果他们生于其他家庭,恐怕不需要如此激进。
在弗里德曼留下的大量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痛苦与挣扎:遵从自己音乐天性写出的东西,不可避免受到父亲影响,他要摆脱这样的天性——无疑,他成功了。他的作品中有着那么强烈的个人风格,比老巴赫更为强烈,这些音乐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绝不仅仅是猎奇之作,也绝非前古典时期的过渡风格——除开历史意义,艺术价值并不高的作品所常见的情况——然而这些作品如同生生从身上撕扯下来的一般,痛苦、矛盾等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弗里德曼是巴赫的长子(虽不是第一个孩子),巴赫对他的偏爱有目共睹,如果其他孩子对长兄生出嫉妒之情也毫不奇怪。他亲自负责弗里德曼的音乐教育,尽自己最大可能:6首管风琴奏鸣曲、创意曲集、谐调之琴第一册(平均律曲集)等,都是他饱含爱意为长子写下的。
弗里德曼在音乐上没有让父亲失望,他最大程度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同样不可思议的,上天格外赐与他一份独一无二的才气与锋芒。尽管诸多恶习毁了他的人生与事业,但同时期的同行们都不会否认,他是当时最出色的管风琴师,甚至感叹随着他的离世,管风琴艺术也同时消亡了——这是连他父亲都没有得到过的赞美。
今天,靠着炫技长笛演奏家们的舞台表演,C.P.E.巴赫的音乐还常常出现在舞台与教室中。他留下各类作品数量远胜于兄长:长笛奏鸣曲、键盘奏鸣曲、协奏曲等。他在汉堡音乐界的统治地位及在柏林与王室的密切关系,都为他赢得了更多尊重。
现在音乐学者们承认他的历史地位:这位巴洛克风格的反叛者,开创了新的语言,启发了古典主义风格。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他厌恶巴洛克式的浮华与肤浅,因为回到了质朴崇高而又深刻的艺术中。然而对于普通听众来说,这绝不是我们听到巴赫之子们的音乐时的第一感受。不如说,我们体会到的是完全相反的情绪。
弗里德曼与埃曼努埃尔不像他们父亲那样,如此青睐复调手法,他们更多采用更为“现代”的主调,然而某些时候却较为保守。《A大调长笛协奏曲 H.439》比起巴赫的《d小调羽管键琴协奏曲》,形式上更为规范:利都奈罗(Ritornello)段的素材与独奏部分对比十分明确。而巴赫似乎在后者中有意模糊了其界限。
巴赫是一位极度“正统”的音乐家,不是说他创作保守——相反,他是那个年代最激进的探索者之一。正统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不健康的情感。然而无论是写作风格的改变还是性格使然,我们都很容易在他儿子们的音乐中发现不加掩饰的负面情绪。
埃曼努埃尔的音乐中,忧郁与哀痛永远隐匿在阴影之中,与那些欢快明亮的笑容只有一线之隔。此外,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如回放一般的重复,好似一个内心始终难以平静而又总在自我否定之人的絮语。听听《A大调长笛协奏曲》终乐章,这是怎样一首令人百感交集的作品!
弗里德曼的气质则大为不同。他可谓作为天之骄子出生,人生前半几乎没有挫折。快乐与幽默是他的性格深处始终没有失去的特质。他的快乐是最纯粹的,他的幽默不似其他德国人那般严肃,总是透着一种玩世不恭。他的音乐中充满了埃曼努埃尔从来不曾写出的太阳般的光,这是多少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天赋。
然而从何时起,又是怀着何种心情,他把自己宝石一样的巨大才华抛掷于尘,又亲手挥起锤子,将其砸得粉碎……而即使是这些碎片,依旧闪耀着最绚丽的光芒。但是,谁又能忘记他音乐中最诚挚的温柔?两首《D大调协奏曲》,分别靠长笛与羽管键琴两件独奏乐器,勾勒出这个矛盾天才的一个侧面。同样不时出现的“重复”,产生出与埃曼努埃尔截然不同的效果。 |